|
随着时代发展,行骗技术也在快速“进步”,就连我们经常用的微信也开始被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惦记着,面对熟人亲戚发来的救助、借钱语音信息时,很多朋友就有可能放松警惕从而落入不法分子的“语音陷阱”,这种诈骗方式利用了受害人对亲戚朋友的信任,通过软件合成虚拟自己的身份,从而实施诈骗。
王女士是一名上班族,每天工作繁忙,由于工作业务原因,不能时常陪在父母身边,于是,她经常通过语音微信的方式跟老家的父母联络感情。可最近,王女士却因为家人的事感到疑惑:王女士近日收到父亲的语音留言称:逛超市买日常用品,忘记带现金要王女士微信转账500元。王女士当时给回复一句“爸,是你吗?”很快,便收到了“爸爸”的语音答复。王女士一听是父亲的口音,也没多想,便通过微信零钱给父亲把钱转了过去。几日后,父亲打电话询问女儿在外的近况时,王女士获知父亲根本没让自己转款,立即报警,寻求警方帮助。
明明是自己亲戚朋友发来的语音信息为什么会被诈骗呢?下面警方带大家甄别此类诈骗的三步骤。
第一:不法分子通过分析公众发布在网上的各类信息,根据所要实施的骗术初步筛选出目标人群。
第二:不法分子通过骚扰电话等方式,录音提取某人的声音,并对素材进行合成,用伪造的声音实施诈骗,在盗取微信号后,向微信好友提出转账要求。
第三:不法分子通常会转发之前的语音,从而获得受害者的信任,进而骗取钱款。
面对这些“亲戚”诈骗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?
一、提高安全意识,涉及钱款时要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。
二、设置延时到账。“2小时到账”或“24小时到账”,预留处理时间。
三、转账借款一定要多留心眼,必要时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,以防人身和财务遭受不必要损失。(江苏省公安厅)
|
|